欢迎光临民进辽宁省委网站
热门关键词: 民进辽宁 参政议政 十二五 东北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 文章中心 >> 民进风采 >> 会员风采 >> 正文
倾斛掴墨 寄情山水——访长安画派第三代传人张儒
时间:2017/6/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阅读:2601


    张儒,1965年2月2日出生。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铁岭开明书画院秘书长。1990年辽宁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函授毕业。中国民族书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水墨研究院院士,中国书画艺术协会理事。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铁岭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铁岭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铁岭印社常务副社长,铁岭中国手指画研究院特聘画家。  1993年在铁岭艺术馆参与组织举办“月下沉吟 ——银州五人书法篆刻展”;1997年作品入选《辽宁篆刻作品集》;2001年作品入选全国篆刻艺术展;2002年作品入选辽宁省书协成立二十周年晋京展;2003年作品入选辽宁省首届篆刻展;2004年作品入选《辽宁江苏篆刻百人精品展》;2004年指画作品《向日葵》入选全国第十二届指画邀请展;2008年中国画作品《开放之路》入选辽宁省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青年美术作品展;2012年刻字作品入选全国第九届刻字展。2012年在北京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进修,2013年在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画系主任崔晓东教授导师工作室进修,是著名画家赵振川先生的入室弟子,长安画派第三代传人。


从小痴迷书画,艰难困苦初心不改
 
    回忆自己的少年时代,张儒满含遗憾。由于家庭条件艰苦,没能读大学,而是进入一家技校学习“扳金”,毕业以后进入企业成为一名工人,结婚后还遭遇了第一个孩子车祸遇难的悲剧。 
     张儒的少年、青年甚至中年时期,生活似乎在跟他开着一个无法抗拒又充满眼泪的玩笑。尽管如此,种种磨难并没有阻挡他对书画艺术的热爱,反而是因为对书画艺术的坚持,使他能够有力量去对抗生活的压力。
     “这些生活经历,不能说对我的创作没有影响,但同时也对我是一个激励。我只想着,要坚持下来,并且一定要有所成就。”张儒说,“小时候练字,没有钱买纸,就在废报纸上写,偶尔买几张宣纸,也总是舍不得写,生怕写坏了。那时真是太艰苦了。” 
     一方面努力改善生活,一方面坚持艺术创作,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自己办班教书法后,张儒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而他的艺术创作也开始渐入佳境。有时,一幅满意的作品创作出来后,张儒就拿到装裱店里裱起来,可是几次过后,他总觉得裱回来的画不够有味道,很多技术上的缺点也很明显,这促使他萌生了学习裱画技术的想法。说干就干,他把自己的作品当成试验品,不分昼夜地裱起来。很快,他掌握了装裱字画的技艺,一些书画界的朋友也慢慢知道了他的这一长处,由于他独特的艺术敏感,所装裱出来的字画也有别于其他人机械的装裱手法,一些朋友便建议他别再讲课了,专业干字画装裱吧。接受了建议的张儒渐渐在铁岭书画界有了名气,甚至一些外地友人也专程到铁岭来找他裱画。几年之后,张儒自己的装裱小店开张了,渐渐远近闻名,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了。 


水墨、书法、篆刻,涉猎多样,孜孜以求,不辍学习  

    水墨、书法、篆刻,每种艺术对张儒来说,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问到张儒最喜欢最倾向的艺术形式,他说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如果一定要选择,还是最喜爱水墨画的创作。“我最早出成绩的,其实是篆刻,2001年我的篆刻作品第一次入选全国篆刻艺术展,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从此以后,我的篆刻作品连续在省级以及全国展赛中入展,同时我的一些书画作品也陆续获得了奖项。”  
    尽管作品屡屡获奖,张儒还是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选择进入辽宁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以来,近几年,他又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画系主任崔晓东教授导师工作室进修。“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学哲学,其实对我来说,了解和认同哲学观点,对书画创作有着相辅相成的提升作用。直到现在,我所学的一切,都会在我的水墨画中得到体现。”张儒说。 
    2012年,已经不惑之年的张儒怀揣着对艺术孜孜以求的理想追求,进修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首届高级研修班,张儒研修深造期间甚得当代中国画坛著名导师们的欣赏与喜爱,频频得到中国国家画院史国良,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曾来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常务副院长满维起,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画教研室主任、教授、炎黄艺术馆馆长崔晓东等诸位教授的悉心指导与肯定,并多次在课教期间以张儒的习作示范众学员。一个人的综合修养会非常自然地在作品中流露出来,他的笔墨功夫、他的文化素质、他的人格品位,都会恰如其分地在作品中显现出来,掩饰不得,更生造不得。  
    作为铁岭中国手指画研究院的特聘画家,张儒的指画在业界受到推崇。每次有书画交流切磋活动时,张儒情到高昂,便会露膊挽袖,手指供墨,大显身手,现场创作出令人惊叹的作品。张儒的创作风格十分大胆,洗练的国画、生动的造型,配以他娴熟的书法,数笔片墨之间,以淡见真,画尽山水奇珍。  
    能有今天的从容,张儒所付出的辛苦是不为人知的。张儒笑谈:“自己多次外出写生,几乎快成为下一个徐霞客了。”张儒的写生作品绝非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照相机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张儒的写生是对山川物象的深刻感悟和升华。在那些黑白的色彩空间中,可以轻易地看出,这是一个完全站在中国哲学高度上的思维线条。他没有被物象牵着鼻子走,而是注入了自己的心象。借用《世说新语》的一句话来形容,则是“方寸湛然,固以玄对山水”。他一边对景感悟一边加强学习传统,近两年他又在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画系主任崔晓东教授导师工作室继续深造,对宋、元、明、清诸大家均有系统的研究和借鉴,特别在笔墨语言上锤炼,掌握了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从观察到写生,废纸、费墨、费刀、何止三千!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只有“烂熟于心”才能“一挥而就”。


师从长安画派,成为长安画派第三代弟子 

    目前,张儒师从国画大师赵振川,是中国长安画派的第三代弟子。  
    20世纪60年代,由石鲁、赵望云、李梓盛、康师尧、何海霞、方济众等画家为代表成立了一个美术团体,他们的绘画题材以山水、人物为主,兼及花鸟;作品多描绘西北,特别是陕西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其中尤钟情于陕北黄土高原的山山水水;在创作手法上,他们致力于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人称“长安画派”。  
    国画大师赵振川是长安画派的第二代传承人,张儒是他的入门弟子之一。在拜赵振川为师之后,张儒的绘画风格开始变得明朗起来。鲜明的地方特色、雄强的笔风却又不失中和之气,在技巧上,他继承了赵振川对黑白、疏密关系的处理方式,并善于在画面中穿插线与块面。张儒的笔墨有着长安画派特有的泼辣圆融、凌而不乱、破笔破锋却又气势恢宏的传统。  
    张儒的作品以醇厚朴茂博得好评,他作品总体的格调、意趣,都体现着他自己心中的感动。他注重精神境界的总体把握,同时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和手段阐释个人主观心象。艺术界评价张儒的画中“有种大气象、有品位、耐看经得起推敲,就目前的画坛来看,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投身至长安画派的队伍中,对张儒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使他更能够在寻常生活中捕捉到不寻常的景观,创作出“大手笔”的国画。“凡国画笔法,苍劲易涉老秃、雄强易剑弩拔张、秀润易有轻靡之疵。望张儒之画,既苍且秀,顿挫得力,刚柔兼而有之,观摩者回味无穷,可贵亦在于此,”张儒对记者说。在他的国画作品中,山水画表现得十分自信和从容,笔墨功力的娴熟和艺术家的内在激情更加有机地结合,使他的艺术境界出现了更为随心所欲同时又收控自如的气度,这种特殊的能力在他的画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赵振川告诉张儒,创作中国山水画,要尊重客观事实,但不是抄袭客观。对于审美的转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从和谐之美到矛盾之美,从甜俗之美到高古冷逸之美,每一次审美高度的转变都会让自己异常痛苦,但艺术的修养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培养出来的。须知追求心中山石,乃是追求一种“精神景观,而非自然景观”。对于恩师的教导,张儒深铭在心,并在创作时得以体现,他对于这些问题的认知深得赵振川先生的赞许。  
    张儒说,他自己一直在研究艺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哲学思维的审美规律,努力做到“一了千明”,触类旁通。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写生创作,贵在精神升华,以心灵之光投向大自然,透过物象进行精微的扫描,探寻心性世界与自然万物的呼应和共鸣。在这个过程中,把意识提纯,凝聚到更高级、更典型、更有感染力的文化精神高度。“但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否定,在自毁与重生间历炼自己。”张儒说。 
Copyright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版权所有,对违反版权者保留一切追索权利 备案编号:辽ICP备14009709号-1
主办: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电话:024-25903830 技术支持:辽宁省信息产业发展公司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您是第 1234613 个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