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在拉动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技术创新、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资金规模小、人才平台窄、信息来源少、市场需求不足等方面的制约,总体来看,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弱,创新意识不强。目前,我省在培育创新中小微企业、加快成果产业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创意成果转化平台不健全。有利于发明、创意、专利转让、成果转换的咨询、买卖、资助的组织和机构有限,极大地制约了创意成果的产业化。
2、对创新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尚有不足。有创新意愿和创新动力较好的中小微企业,对政策了解不够深入,政策对他们的扶持和推动也不够。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对创新工作重视不够,创新投入和创新活动不足。
3、创新成果转化慢,经济贡献率低。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例比较低,得到国家、省级重点扶持和关注的项目少,产业化、规模化尚未完全形成,创新成果经济贡献率同国内先进省市相比仍显乏力。
4、有创新理念的企业家仍然稀缺。很多企业家目前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人力资源的新形势认识不够,还未真正实现从劳动密集型经济增长向科技密集型、智慧密集型经济增长思维的转变。企业内创新工作氛围不足,创新工作进展缓慢,这些都制约了企业内部的创新及创新成果的转化。
5、政府资源未形成有效的合力。省、市、县间的联动不足,部门间的协同还有诸多不顺,这些或多或少对创新成果的转化进度造成负面影响。
6、公共服务要素与企业对接不足。如创新型企业利用高校、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的大型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极其不足,政府科技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的不到位,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服务功能及服务水平还要大幅提高和创新,产学研还未形成推动创新的良性推动力。
为此建议:
1、明确分工,联动推进。抓好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建设工作,加强对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指导与服务。确立建设创新型企业工作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紧密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精心部署建设工作。
2、完善创新交流平台,促进创新成果市场化。吸收和借鉴先进城市在创建平台方面的成功经验,搭建畅通的公共交流平台,让创意寻到卖家,实现创意到成果的转变。让成果获得帮助,实现成果到产品的转变。让产品获得资金的推动,获得广泛的市场,实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3、树立创新人物典型,做好舆论引导。要做好企业家的创新工作,做好创新企业家的挖掘工作和舆论引导。必要时组织有创新潜力的公司企业家参观国内外先进公司,拓展创新视野,提高创新意愿。使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魄力,引进创新理念,承担创新风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企业的理念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品牌创新和管理创新。
4、鼓励企业培育创新企业文化,鼓励员工自主创新。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企业职工的科技素养和创新意识。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和发明创造活动,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比赛、技术交流、岗位练兵等活动,组织开展全员创新,推广应用创新方法。进一步提倡求真务实的精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保护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建设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
5、鼓励企业建立健全创新投入稳定增加机制。建立健全创新型企业认定和考评工作,夯实对创新型企业给予的优惠政策。对创新型企业投入到设计和研发方面的经费要求,应明显高于非创新型企业,确保企业创新工作经费投入有保障,持续创新有动力。
6、引导公共资源支援企业。推动现有行业、区域创新平台跨单位整合产学研科技资源,建立和完善平台建设与发展的机制体制。支持创新型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构建持续、稳定并有法律约束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符合条件的,按照研发投入给予补助。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大型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向创新型企业开放,为其提供检测、测试、标准等服务。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机制,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产品设计、成果转化、检验检测、企业诊断、技术培训等服务。
7、集中优势企业,形成产业的聚集地,实现相同产业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参考借鉴国内较为成功的创新产业园区的经验,鼓励将有关的创新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产业联盟,实现创新企业之间的互动,做好企业间的相互学习借鉴,推进创新工作向更高、更广、更深的层面发展,提升产业化水平、规模、层次。
(此文为民进省委提交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集体提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