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民进辽宁省委网站
热门关键词: 民进辽宁 参政议政 十二五 东北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 文章中心 >> 文苑专栏 >> 正文
车向忱和苗可秀师生谱写的民族英雄史诗
时间:2017/6/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阅读:1300

    在红枫飘落的深秋,我们机关的部分同志参观了本溪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展览穿越时空又一次把东北人民14年喋血抗战的岁月和历史的伤痕展现在眼前,心痛和心酸、愤恨、激昂,各种情绪凝聚一起,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和责任冲撞着的我们心灵,心绪难平。当参观到苗可秀英烈画像前,讲解员简短地介绍了这位民族英雄短暂又壮烈的一生,我们在感动的同时,也为展览未能充分地把这位英雄壮举和把他引向抗日救国之路的恩师车向忱介绍给人们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车向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东北民进的创造人,被称为“东北的甘地”。1898年5月7日生于辽宁省法库县顾家房村。1925年中国大学法科毕业后回到沈阳,他本着“救国先要救民,救民先要教民”的信念,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和抗日爱国宣传活动。苗可秀,中国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06年出生于本溪县下马塘苗家堡子。1922年8月考入沈阳省立三中。车向忱在省立三中执教哲学和公民课程时,苗可秀是他的学生,车向忱的平民教育思想和强烈的爱国意识深深地教育感染着苗可秀和他的同学们。与车向忱的师生之缘给苗可秀的人生观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在车向忱为国为民而鞠躬尽瘁精神的熏陶下,苗可秀渐渐成长为献身民族解放事业的民族英雄。
    1925年的冬天,车向忱在三中建立了平民夜校两个班,苗可秀积极响应,帮助辅导学员(多为工人、小商贩、洋车夫)。1928年,苗可秀升入东北大学本科后,也一直追随着恩师车向忱进行各种社会活动。1928年9月,苗可秀积极参加车向忱组织的奉天学生平民服务团,在城乡宣传讲演,为工人和农民办夜校。车向忱带着苗可秀等同学为兴办城乡平民学校,四处奔波,联络社会各界支持参与。到1929年他们共办起城市平民夜校41处,农村平民学校200所,遍及全省20多个县。
    1928年以后,日本对东北在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欲行军事侵略。1928年夏天,车向忱与阎宝航等共同成立了辽宁国民常识促进会的群众性爱国反日团体,苗可秀在节假日积极参加抵制日货、拒毒禁烟的各种宣传活动。这年暑假苗可秀为表示对日本经济侵略的抗议,不乘坐日本经营的安奉路线火车,徒步回到本溪家乡。“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前夕,车向忱带着苗可秀、张希尧等同学来到沈阳北大营,劝告鼓励东北军驻北大营王以哲旅长做好抗击日本军事侵略的准备,表示坚决支持东北军进行抗战。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车向忱撇下妻小,带着东北大学的苗可秀、张希尧、宋黎等40多名学生,怀着报仇雪耻、收复东北的急切愿望,相继奔赴北平。在到达北平的第十天,车向忱与高崇民、阎宝航等人成立了抗日组织“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苗可秀是这个组织的重要成员。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展开了多方面的抗日活动。在张学良支持下,车向忱和苗可秀、张希尧等人组织了由100多名东北流亡青年参加的学生军,为抗日义勇军培养骨干力量,苗可秀担任大队长。在北平师生相携日夜为抗日救国事业而奔走呼号。
    1932年1月,救国会决定派人与东北各地义勇军联系,车向忱自告奋勇潜入敌后,联络与组建东北抗日义勇军。车向忱生前这样叙述这段经历:“由南京归来后,即率领东大同学苗可秀、张雅轩、宋黎等30余人潜入东北,分别推动马占山、李杜、唐聚五、李春润、邓铁梅等抗日将领,往返3次,虽在虎口余生之情况下,但各位同志均极为奋勇,颇有不屈不挠的精神。”1932年2月,车向忱到达凤城,找到了邓铁梅领导的抗日义勇军,把救国会的委任状交给邓铁梅,还将自己的学生苗可秀介绍给邓铁梅。7月,苗可秀以救国会代表身份回到邓铁梅部队,邓委任他为东北民众自卫军的总参议。他辅佐邓铁梅打了许多胜仗。
    1934年2月苗可秀组建“中国少年铁血军”,并任铁血军总司令。9月,邓铁梅牺牲后,苗可秀率领铁血军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更顽强、更壮烈的斗争,先后取得了猞猁沟、汤沟等战役的胜利。这位文质彬彬的大学生在血雨腥风的厮杀中逐渐成长为一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辽南义勇军杰出领导人。这期间车向忱和他所在的救国会克服各种困难秘密补给苗可秀军队武器和物质。1935年6月21日,在战斗中受伤的苗可秀不幸落入敌人魔掌。敌人用高官利诱、严刑拷打都不能令苗可秀屈服。7月25日,苗可秀在凤城南山刑场上,毫无畏惧,昂首而立,怒视敌寇,慷慨赴死, 年仅29岁。
    苗可秀在牺牲前写给他的老师车向忱和王卓然等人一封信,信中拜托老师收养不知流亡何处的妻儿,并给他六岁的儿子命名为“苗抗生”。情殷意切,感人肺腑。信中最后说:“古语谓,慷慨就死易,从容赴义难,自生观之两者皆易耳,予视其真知义与否。”车向忱每读此信都为之动容,为学生的英雄气概而自豪,为失去心爱的学生而痛心疾首。
    1954年,已经担任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长的车向忱为给爱徒苗可秀立纪念碑的事专门来到凤城,同当地政府仔细研究立碑细节。在凤城的半月时间里,人们常常看到他伫立于南山脚下,表情凝重,喟然长叹。逝者如斯,来者可追。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呕心沥血的车向忱师生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纪念。

Copyright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版权所有,对违反版权者保留一切追索权利 备案编号:辽ICP备14009709号-1
主办: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电话:024-25903830 技术支持:辽宁省信息产业发展公司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您是第 1234613 个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