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民进辽宁省委网站
热门关键词: 民进辽宁 参政议政 十二五 东北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 文章中心 >> 文苑专栏 >> 正文
读报杂议
时间:2021/12/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邱连波  … 阅读:3829

 

杂议在汉语词语用法上,一般指多人的集议,也就是共同评议。比如:《汉书·晁错传》中有:“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杂议就是这个用法。人们日常生活用语里面,杂议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指看似不聚焦地、无中心思想地议论和闲聊,杂议有时还被看作是负面的,与杂音近意见。不过,笔者还是循着后一思路,信马由缰地从“正能量”角度发议,谈谈读报。

说起读报,上了年纪的朋友头脑里立即会浮现出几十年前文革期间那几幅史实性画面,特别是毛泽东主席和某人以读报纸为中介物的合影,画面上的报纸承载并释放着政治立场一致、组织安排就序、人格风范谦逊等重要信息,画面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却。另外,还有一个经典画面经常出现在电影、电视剧中,好像就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似的,各种不相识的人相见,比如陌生人间会面或革命者接头、跟踪某个人掩护甚至介绍男女青年相识等场景,往往少不了报纸的参与,一张张报纸在不同场景下演绎出各样的传奇、喜乐故事。在数字媒体没有面世前,读报是人们知晓社会时事和认知外部世界风貌的主要途径,尽管那些信息是按照一定观念思想做了价值判定后编辑的,然而,能够读报对人们来说依然是一件幸事或非常重要的事。

曾几何时,读报不仅仅是一个人识字和有一点文化的标识,而且是一个人经济能力和社会政治地位的标配。就以当年能够见到甚至都不能说是阅读《参考消息》这份报纸为例,恐怕是极少数人吧!笔者至今还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第一次见到《参考消息》时,内心受到的冲击、视野的放大以及反复阅读的情景,历历在目,构成了一幅珍贵的成长回忆。一般来说,人们读报是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维度去摄取获得信息,后来广告的加入强化了报纸的经济媒介、法律文书送达作用。过去说一个人上进好学、有知识有文化,就用读书看报来形容他,反之,则说这个人是不看书不看报,不学无术,那就是贬义的甚至是批评的。读报重在读,然而报纸在被读的过程中也出现异化现象,甚至被误用,比如:说一个人在办公室不作为时,就叫做一天下来就是“喝茶看报”。

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养成读报习惯有很多益处。比如:早早得到邮递员送达的报纸,会让每天平添一丝期待实现的小喜;读报时集中精力、聚集心气,定会益于身心修复、养精蓄锐;读报往往于不知不觉中动笔记录、发些感慨,那又会助益写作能力、思想水平的提高;读报可以了解各地、各国发生的大事小情,博文知识、开拓眼界、深邃思想,是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当然,事物常常要人们反过来再看,读报其实也有不良之处,比如:现在报纸为了搏读者眼球,版面越来越多,信息过于杂乱,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确实是在考验读者的识读能力;读报时个人习惯、姿势不当,会造成眼睛的伤害;从环保低碳的角度看,报纸及油墨的大量使用是不是与之相悖啊?看报纸是广泛阅读良好习惯的养成,随着数字媒介的产生,读报慢慢变得稀缺,在车上、在路上、在办公室甚至在家里,大多数人现在是拿着一部手机、平板电脑在浏览、在刷屏,而不是再读报纸。尽管如此,还有很多人是会在工作生活中体会到读报、剪报、收藏的益处和快乐的。

报纸上的信息与数字媒体上的信息最大区别在于,报纸是物件,人们读报时可以将关注的部分剪裁、加工、留存下来并反复阅读、体会。过去,图书馆的墙上或阅读桌上面会有“禁止剪报裁书”的警示,那是从社会公德角度告诫人们的行为规范,恰恰从另一侧面说明剪报的重要性、私用性,那时买报对个人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支出。在笔者看来,剪报和做书摘、写笔记本质上是一回事,都是要对阅读的信息、内容进行选择判断,确认重要性、知识性、用意性,剪下来的报纸经过分类归集、反复读、深入思,那上面的文字就会被整合到读者的知识和认知体系里来,形成观念、产生思想了,这个时候人们会深深体会到从读报开始的学习那是一件“必作于细”的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对成年人自不必说,就是对中小学生来说学会读报、剪报也是成长中的重要一课。

对个人来说,读报后对一些重要时点、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的各式报纸进行整理、收藏,还是一件修身养性有意义的事。除了图书馆、档案馆等对报纸的成体系保管收藏外,民间集报也是收藏的一个选项,是文化、经济意义上双赢的事。现在一些酒店、休闲场所等“做旧怀古”气氛,就是通过老报纸、老照片、老物件来衬托的。

有的人不时会发些议论,照现在这样发展下去,数字媒体会不会完全代替报纸呢?融媒体时代已经让读报纸变得稀缺,将来会不会变得不可能呢?这一点尤其是在提倡无纸化办公时代到来的今天,让每一位喜欢读报纸的人内心纠结、情感无奈。人们确实无法预知报纸的未来,但是,一个发展趋势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报纸的受众范围正在变得越来越小。笔者对读报是抱着物来顺应的态度,自会不离不弃地坚持下去的。

 

 

Copyright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版权所有,对违反版权者保留一切追索权利 备案编号:辽ICP备14009709号-1
主办: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电话:024-25903830 技术支持:辽宁省信息产业发展公司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您是第 1234613 个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