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委会
陈剑峰,1977年出生,毕业于大连医学院,2008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现任阜新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副主任。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免疫学会临床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分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检验分会青年委员。2012年获得阜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被评为阜新市第四批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20年,荣获阜新市五一劳动奖章。


紧急组建核酸检测实验室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陈剑峰第一时间落实国家“应检必检,愿检必检”的要求,首批参加辽宁省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班网络学习,并通过考试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与此同时,医院建成的PCR实验室也通过省里验证,获得开展核酸检测的资格。陈剑峰带领科室人员,不分昼夜地认真研读相关文件,仔细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以最快的速度组成了核酸实验室检验组,开始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检测。自2020年5月24日至今,陈剑峰带领科室人员共开展新冠肺炎核酸检测12万余人次。
主动请缨,首战庄河
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陈剑峰一直关注着疫情的变化,随时准备奔赴前线。2020年7月底,大连市疫情告急。为尽快排查感染人群,7月23日,省里发出驰援大连的号召。陈剑峰第一时间报名参加辽宁省应急核酸检测医疗队阜新医疗队。当时,他正面临着正高职称理论考试。明知道去增援就会错过考试,他还是毅然地选择了奔赴防疫战场。对此,他只是淡淡地说:“以后还可以再考,但疫情缺刻不容缓呐,我必须贡献自己的力量。”
7月24日12时,陈剑峰接到通知,作为阜新医疗队副队长,紧急驰援庄河。他即可放下手头工作,午饭更都是来不及吃上一口,就赶往集结地点与其他队员会合,奔赴大连。当晚17时,他们抵达庄河市中心医院,18时,就投入到紧张的核酸检测工作中。阜新援庄医疗队的工作模式是每3人一组,每天三班倒,无缝对接,做到“换人不停机”。与时间赛跑,不知疲倦地试验检测,是陈剑峰的工作常态。当时正值夏天,经常是35度地高温,他们还要身着全套防护服,顶着实验室内的负压与不适感,每次连续开展8个小时的试验检测。只有在实验室地紫外线地消毒时间,才能得到短暂的休息。每次出仓时,里面的防护服,都早已湿透。脱下防护服,手一拧,汗水滴答淌满地。有一次,连续工作时间太长、强度太大,他所在的小组三人出仓之后累的瘫软在椅子上直接睡着了。经过14天日以继夜的战斗,陈剑峰带领阜新应急核酸检测医疗队共检测4万余人次,为有效控制疫情发展贡献了力量。
8月6日,阜新医疗队圆满完成了第一次支援庄河任务。凯旋返程前,副省长卢柯宣读了时任省委书记陈求发、代省长刘宁致全体医疗队员的慰问信。庄河市政府以及庄河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向他们致以诚挚的感谢。
振奋精神,再援庄河
2020年12月22日,在距离上次弛援庄河5个月后,大连市再次发生疫情。陈剑峰又一次义无反顾地逆向而行,踏上了弛援大连疫情检测的征程。
这次驰援大连庄河核酸检测医疗队实行的是每24小时两班倒工作制,24小时内要工作17个小时,陈剑峰尽量将自己的休息时间压缩到最短,力争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完成核酸检测任务。
这次核酸检测的工作量比第一次更大,危险性更高。除了要完成对庄河全市80万人的全员筛查外,还要开展对密接者的反复检测和冷链物流的物表检测。此次疫情,庄河冷链食品检测出阳性。在这个近距离接触病毒的危险时刻,陈剑峰没有退缩和犹豫。他依然坚持在核酸检测室加班加点地工作着,没有遗漏任何一个可疑的标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民进医卫人的职责和使命。食堂定时定点送来的饭菜,他几乎没有一次是按时吃完的。就这样,他朝着全大连乃至全辽宁新冠肺炎病例清零的目标不断努力着,坚持着!
2021年元旦,检测任务依然繁重,援庄医疗队依然坚守着。这天,庄河市医院的医护人员为阜新医疗队的全体人员准备了一桌丰盛的美食,并在餐具上印上了感谢的祝福语,表达了庄河人民对阜新医疗队的感激之情。1月9日,陈剑峰和医疗队员平安回到阜新。
两次驰援庄河,虽然辛苦。但是陈剑峰却说,作为民进会员,“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的他不变的政治信念。他将继续发扬民进优良传统,用实际行动诠释民进会员的使命和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