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民进辽宁省委网站
热门关键词: 民进辽宁 参政议政 十二五 东北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 文章中心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 正文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时间:2021/7/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大连  张… 阅读:1343

 

张杰峰  大 连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坚持“软”“硬”结合,用数字化赋能优势产业转型,为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我省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还较低,企业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推动数字代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形势紧迫。20213月,国家工信部通过集群竞赛的方式,遴选了深圳市、上海市、江苏省等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我省制造业集群未列其中,较上述省市差距明显。

2.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亟须破题。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部分企业还可能是某个领域的“隐形冠军”,但是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资金、市场以及其他技术壁垒等障碍,成为民营制造企业发展的掣肘。

3.满足以数字经济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高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保密要求高,人才培养、人才实习与企业保密要求之间存在冲突,高科技企业不愿提供人才培养和人才实习机会。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是阻碍企业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此建议:

1.注重“链”的数字化转型,增强集群产业链竞争力。围绕集群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由点及线,加快数字化升级。发挥沈大经济走廊的区位与产业集聚优势,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核电装备、医药及医疗设备等领域,加快数字赋能、转型升级步伐。鼓励沈抚新区、金普新区做好集群政策的统筹兼顾,创建包含产业、创新、财政、金融、区域和公共服务等政策在内的集群政策工具箱,提升政策的普惠性、功能性。中小企业“抱团合作”,增强优势产业集聚,参与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

2.注重“两个融合”,开辟“数字辽宁”建设新路径。我省是老工业基地和军工大省,在发展军民产业融合方面具有强大优势。要借力“军民融合”助推“两化融合”,支持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军工制造企业联动合作,以支持军民融合科研成果转化为突破口,让“北斗+新基建”、水下机器人等数字化与制造业融合成果,又好又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既为军企寻求市场,也为民企提升创新,实现共赢共生的良性循环局面。

3.注重要素市场化配置,让数据资源向企业集聚。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及深度应用,对创新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传统要素流动机制的变革,助力创新效率大幅提升。逐步建立企业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并以此推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针对数字化与制造业融合的“卡脖子”环节,采用“揭榜挂帅”方式,项目化打造应用场景,推广“5G+智能工业控制”、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VR/AR等新技术应用,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以点带面促进行业智能化发展。

4.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积蓄“新工科”课程资源,加快“新工科”人才实训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职业教育,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教学模式,打造数字化产业工人培训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城市举办、承办“工业互联网展会”“工业互联网大赛”等活动,以展示展览、竞技赛事为载体,促进人才交流,挖掘优秀人才。

5.坚持“政产学研用”协同合作,促进数字化与制造业有效连接。推进国资国企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专项工程,重点研发工业无线、工业以太网芯片等关键技术,助推国产智能装备、传感器、工业软件发展。将国家、省级等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重点实验室作为主要载体,发挥好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国家队的作用,聚焦量子信息、光子与微纳电子、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关键领域,按照国家实验室标准,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Copyright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版权所有,对违反版权者保留一切追索权利 备案编号:辽ICP备14009709号-1
主办: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电话:024-25903830 技术支持:辽宁省信息产业发展公司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您是第 1234613 个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