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丽 特约
(辽东学院商务管理学院教师,民进辽东学院委员会副主委)
时夜,陌生来电,挂断,再响,迟疑着接起电话。磁性的声音娓娓道来,谈情——师范情,说恩——感恩师;讲因——谈话因,励言——鼓励我动笔。原来是安东师范(丹东师范前身)1958级于绍纲老校友,希望我作为丹东师范一名教师、一名民进成员,写一写老丹师人、老民进会员倪开基老师的事迹,拟编入《师范铸魂——丹东师范50年印记与传续》书中。通话之后,老校友接着给我发来了有关资料和《师范铸魂》续编的编辑设想。
从这些资料中,我看到了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同志、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姜其和同志对撰写师范教育战线民进人的重视和促进;看到了朱永新同志和政协丹东市委会原副主席、民进丹东市委会原主委王振纲同志为《师范铸魂—母校安师成功的印记》2018年版的作序;看到了于绍纲老校友多年来为《师范铸魂》依然笔耕不惰。我感悟到前辈们检视师范教育的现实,弘扬师范精神的使命感、责任感,这份担当与精气神感染着我、鼓励着我,更因我还曾是“倪开基‘园丁奖’”获得者而心存感恩。我是1991年到丹东师范工作,1998年获得“倪开基‘园丁奖’”,这是倪老师去世多年以后的事。我对倪老师知之甚少,但是我要采访追记。
我联系了丹东师范末任校长张忠实。老校长眼睛患病,视力不好,我建议他口头叙述,我再整理。而老校长说,那样思路不会清楚,坚持写出文字,在他界定的时间内发给我。并对记忆不清的节点附言说明,同时给予处理技术的指导。我又采访、核实了一些情况。这样,我这个“倪开基‘园丁奖’”获得者20多年以后,再次受到老丹师人、老民进人的师范情怀和“倪开基‘园丁奖’”的心灵洗礼。
倪开基老师1905年生。1957年来安东师范工作,任地理课教师,在本校工作直到1965年退休。工作期间,兢兢业业,专心致志教学,受到师生好评。民进安东市委会1956年筹备,1957年在安东师范建立了民进小组,倪开基老师是学校首批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1959年起,陆续被邀请为政协丹东市第三、四、五、七届委员。倪老师孤身一人,学校给他分配了住房。退休后20多年一直以校为家,多年在学校资料室服务,早来晚走,和在职人员一样工作而不要报酬。平时关心学校的发展,主动为学校建设提供合理建议。到了晚年,身体不好,他也尽量不麻烦学校。
学校党组织和领导同志平时关心、过问他的生活与身体状况,逢年过节登门拜访慰问,有时亲自买煤送到家。学校团委组织的学雷锋活动小组定点服务,周日去老人家里打扫卫生,买粮买菜,干一些零活。活动小组一届接一届长期坚持,直到老人去世。倪老师对同学们特别感谢,多次向学校表扬他们。倪老师1989年2月病重住院,学校领导及办公室人员多次去医院探视并安排人照顾。因年老多病医治无效,倪老师于3月3日零点5分不幸去世,享年84岁。
当夜学校书记、校长、办公室主任给其换“送老衣服”(编者注:人去逝后穿戴的衣服),发现他的内衣口袋里有早已写好的遗书,共列出三点:一是说自己多年孤身生活,一直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死后一切由学校安排。二是死后所有钱物都无偿捐给学校。三是死后不开追悼会,不留骨灰,一切从简。生前倪老师曾多次口头向学校领导表述过这些想法。学校遵照老人的遗嘱,于3月4日遗体火化,事前与民进市委和市教委进行沟通。火化时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振纲、市民进副主委李祥庚、教委党委书记王焜光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骨灰放殡仪馆暂存。过后不久,倪老师的亲属来校,感谢学校对倪老师晚年生活的照顾和后事的处理,取走骨灰到家族墓地安葬。
事后学校成立了由王世安书记为组长的倪老师遗产清理五人小组,负责清点老人的遗物,件件登记,存档保留。在清理出的遗物中有书籍百余册,现金3000余元及一些家具杂物等,杂物处理后连同现金共4000余元。学校决定将书籍放进学校图书馆。当年8月,学校党委会议决定,为在教工中弘扬倪老师爱校如家、忠于教育事业的精神,设立“倪开基园丁基金会”,将其捐献的4000余元做为奖励基金。基金存入银行,用每年利息按教学、德育、服务三个系列表奖工作成绩优秀的教职工,获奖者与学校每年评选的先进工作者同等对待,“倪开基‘园丁奖’”直到1999年丹东市师范学校与丹东师专合并而中止。我有幸在1998年教师节前获得此项奖励,是这项奖励最后一次。“倪开基‘园丁奖’”总共奖励了几届、多少人,由于丹东师范撤销,学校一次次合并,这已无从知晓了。
“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丹东师范校园主楼前甬道旁陶行知塑像下的这句教育名言,不就是倪开基老师生平的真实写照吗?前安东师范民进支部的宋佐成老师、倪开基老师、褚凤歧老师等诸位会员本着师范情怀的初心,思想上构筑着“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行动上践行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们的言行犹如一颗颗种子播撒在丹师校园,丹师师生代代传承,不断地开花结果,默默地铸魂育人。教育虽无痕,却有着惊人的力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泰戈尔说:“使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穿越历史,50年丹师风雨,铸就了成功的师范教育。一代代朴实的师范人,身教胜于言传,无声积于有声。至今,丹师精神依然在每个丹师人身上延续,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