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民进辽宁省委网站
热门关键词: 民进辽宁 参政议政 十二五 东北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 文章中心 >> 省委会要闻 >> 正文
荒原飞出来的文学精灵
时间:2017/6/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阅读:649

    一大早,我就来到了约克郡的霍华斯镇。勃朗特故居博物馆要到11点才开门,我有充足的时间浏览小镇的风貌。小镇建在一个缓坡上,弯曲而狭窄的街道是铺着石头的甬道,简朴又有着沧桑的印记。两侧,都是典雅的小店,有花店、杂货店、邮局、旅馆、工艺品商店以及咖啡馆,店主们似乎都刚刚从睡梦中惊醒,懒洋洋地打开自家的店门,悠闲地张望着街上三三两两的游客,开始一天的生意。街两边的老民居的门外,种满了色彩艳丽的花卉,青黑色的屋墙上挂着盛开的花蓝,小街的尽头漂浮着蝴蝶花寂寞的清香。这个小镇太小了,不到半个小时,我已经在这条街道上走了两个来回。沿着小街走到山坡上面,有一座规模不大的教堂,很古老,很陈旧,不像在伦敦、爱丁堡看到的教堂那样豪华壮观。这座教堂就是三姐妹的父亲工作的地方。1820年2月,她们的父亲帕特里克·勃朗特被任为霍沃斯教区区长,两个月后他带着妻子和6个孩子,来到霍沃斯安家,此时,夏洛特4岁,安妮还被抱在怀里。我推门走进教堂,宁静而深沉,一颗许愿树上挂满了白色的纸条,上面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的祝福话语。除了小妹妹外,勃朗特一家都安眠在这里,静静地倾听着晚祷的钟声。
    教堂的后面是一大片墓地,许多许多的墓碑掩映着苍老的树木之中,深绿色的藓苔复在老旧的墓碑上面,苍凉而肃穆。隔着墓园,就是勃朗特三姐妹的故居。她们从窗户向外望去,就是墙脚下的墓园,对面的教堂和略显高大的钟楼。
    钟楼的钟声响起来了,悠扬,沉重。刚刚10点钟,我绕过了故居的那栋房子,走到后面的山坡上。放眼望去,是一片漫无边际的原野,起伏平缓的山峦,远处是一个个如白色雕像般的羊群,空旷、苍凉、寥寂,显示出一股苍幽寂寞之美,固守着那份孤独和宁静。天阴沉沉的,不时刮过来一阵阵冷风,更加重了凝重的气氛。使人不禁想起《简爱》和《荒凉山庄》所描写的英格兰田园风光。这片原野,它的英文名是“Moor”,意思是“荒原”。勃朗特姐妹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这片荒原中,是她们嬉戏、沉思和搁放寂寞的地方。荒原和狂风的冷漠孤寂几乎融入了她们的血液,她们就是这荒原的女儿,她们就是从荒原飞出的文学精灵。她们深深地爱恋着这片广阔的荒原。夏洛蒂曾这样形容艾米莉说:“我妹妹艾米莉爱荒原。在她眼中,最幽暗的石楠丛会开放出比玫瑰还要娇艳的花;在她心里,铅灰色的山坡上一处黑沉沉的溪谷,会变成人间乐土。她在荒凉寂寥的处所找到许多开怀的乐趣。而她胜过一切,最最热爱的是——自由。自由是艾米莉的鼻息;没有自由,她就毁灭。”艾米莉“写景,不是像那种仅仅以景物赏心悦目的人;家乡的山山水水之于她,远远不止是一派景观;它们是她生活其间并赖以生存的事物,正如野鸟是它们的居民,石楠是它们的出产。她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是自然景物的本来面目,不折不扣的本来面目。”
    我在古朴美丽的霍华斯小镇徜徉了两个多小时,才看到有人走进那栋如今已经开辟为勃朗特故居博物馆石房子。这座房子建于1778年乔治王朝时期,是一栋两层的楼房。它坐落在小镇的高地上,特别显眼,而且,与镇里那些民居相比,它的气派与端庄,可以说是一座“豪宅”了。我怀着有些激动、有些神秘的心情走进了诞生了三位伟大作家的老房子。
    一进门厅,看到了两块为《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刻制的石碑:一块隽刻的文字是:“艾德佳·林敦爱妻凯瑟琳·肖恩·林敦之墓——逝于1784年3月20日”,另一块隽刻的文字是:“希刺克厉夫之墓——安妮,多米尼1802年”。 走过门厅,楼下大一点的房间是全家的起居室,右边的房间是老父亲的书房兼餐厅,据说当年他就在这里为乡村农民布道,餐厅一角有一架立式小钢琴。餐厅基本按原样摆放,墙上挂着他的肖像,看上去是一个当时典型的老派的英国人形象。靠墙有一个棕色的皮面沙发,艾米莉就是躺在这个沙发上去世的。一楼还有一个小图书馆,陈列着三姐妹的作品以及有关她们的研究著作。扶楼梯而上,楼上的五个房间是勃朗特姐妹们当年的住处。夏洛蒂的卧室布置得朴素雅净,室内摆放着她当年用过的旧物:手饰盒、帽子、小扇子、木头套鞋等等。室内玻璃柜内摆放着她穿过的一件古典样式的长裙,白底小黄花看起来非常素净。隔壁房间是艾米莉的卧室,以前曾是儿童游戏室,三姐妹在这个房间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她们一起读书、习字、玩耍、编造冒险故事。楼上后来新修建的一间较大的展厅里,陈列着有关勃朗特一家历史的文字介绍和有关文物,有夏洛蒂使用过的书桌、文具以及绘画工具等,还有三姐妹作女红的针线等物品。我特别注意到陈列的物品中那些作家的手稿,娟秀的小字,分别写在本子上、纸片上,字迹非常的小,非常的紧密,非常的清秀。这样漂亮的手稿我只有在黑格尔故居才见过。墙壁上挂着许多小幅的油画。这些油画都是三姐妹的作品。她们的绘画,大都是荒原苍凉壮阔的景色,与其文学创作脉息相通。正像我在雨果故居、劳伦斯故居看到的那样,也许,他们的文名太盛,遮掩了他们艺术才华的光芒。
    和我在许多作家故居感受到的一样,如果不是有那么多伟大的作品,这样的房子和房间陈设,和普通的民居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然而,就是在这里,在这座简朴的小楼里,三姐妹写出了那些令世人惊叹的旷世杰作。著名作家王充闾在参观了三姐妹故居后写道:“这座阅尽勃朗特一家兴衰、嬗变,经历过三个世纪风霜浸染的老屋,于今像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碑,一轴纸色已经泛黄了的画卷,载录了19世纪上半叶三位才女留在英国文学史以至世界文坛上的深深的印迹。”他还说:“实在难以想象,这样几间看不出什么特色的普通石屋,竟孕育出那些恢宏、壮美的传世杰作!凡是读过《简爱》、《呼啸山庄》和《阿格尼丝.格雷》的人,有谁不为三姐妹天马行空般的瑰奇诡异的想象力,为她们书中捍卫独立人格、表达爱憎的蕴涵,美得苍凉、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文笔而倾倒呢?”
    然而,在这座故居里参观,始终感受到弥漫在空气中的悲剧气氛。孤独的山庄几乎与世隔绝,孩子们没有外界朋友,没有任何涉外的交际和娱乐,石屋和荒野是他们仅有的活动天地,过着“孤独的沼泽式生活”。但这群孩子却自造了一个特定的文化空间,一个充满诗意和想象的精神家园。几位聪颖互爱、乐于想象、勤于写作的孩子以自己的努力把一个偏僻荒岬之地变成了一个培养天才的摇篮。然而,死神一直逼迫着这个家庭,迭遭丧乱。和她们家附近的墓地一样,整个石房子都笼罩着死亡的气息。“死亡成了这里的常客”。先是母亲的早逝,接着是两个姐姐的夭折,后来她们的弟弟也早逝了。成为伟大作家的三姐妹,艾米莉30岁时因患肺病逝世,不久,安妮也因患肺结核离开了人世,年仅29岁,而夏洛蒂39岁就离开了人世。在1931年出版的一本关于她们的书里有这样一段话:“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即使她们从来没有写过一行字。”故居后面有个小庭院,里面有三姐妹的青铜雕像,站在这尊雕像前,感受到的是怎样复杂的感情啊!
    就是在这样忧郁的情感笼罩下,勃朗特三姐妹创造出惊人的文学奇迹。三姐妹既作为璀灿的星座而闪耀,又作为单独的巨星而发光。三姐妹发表的成熟作品有七部小说,一本诗集。七部小说中,夏洛蒂有四部:《简·爱》、《雪莉》、《维莱特》、《教师》,艾米莉只有一部:《呼啸山庄》,安妮则有两部:《艾格妮斯·格雷》和《怀尔德菲尔府的房客》。这些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世世代代的文学爱好者。经过一百多年时间的考验,《简·爱》和《呼啸山庄》已经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王充闾说:“英年早逝的勃朗特三姊妹和许多遐龄高寿的文学大家相比却是毫无逊色的。高度浓缩的一生使她们迅速开花、成熟、结实,一二十年间便展现出绝世的才情,留下了惊人的创获。如同三颗联袂横空的陨星,在穿越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中,霎那间放射出夺目的光焰,自尔神采高骞,无愧于性越辉煌,云霞灿烂。”
    勃朗特三姐妹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一个美丽的文学之“迷”。 1855年夏洛蒂的逝世后,盖斯凯尔夫人揭示三位女作家凄凉身世和卓绝才华的《夏洛蒂·勃朗特传》的出版,引起了对三姐妹及其作品的广泛关注,直到今天,《呼啸山庄》,《简爱》等勃朗特姐妹留下的作品仍然是年轻一代手中的流行读物,到霍华斯这个偏远的小镇来拜访的人流,络绎不绝。
Copyright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版权所有,对违反版权者保留一切追索权利 备案编号:辽ICP备14009709号-1
主办: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电话:024-25903830 技术支持:辽宁省信息产业发展公司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您是第 1234613 个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