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民进辽宁省委网站
热门关键词: 民进辽宁 参政议政 十二五 东北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 文章中心 >> 文苑专栏 >> 正文
巴黎郊外的巴比松小路
时间:2020/8/2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沈阳 武斌 阅读:1591

 

有一年的冬天,我去巴黎,应枫丹白露博物馆馆长伯纳德·诺塔里(Bernard Notary)先生的邀请,专程去枫丹白露访问。枫丹白露(Fontainebleau)在法语中意为“蓝色泉水”,它涵盖了面积广大的枫丹白露森林、位于森林中心的枫丹白露小镇以及枫丹白露宫。当我们抵达的时候,枫丹白露笼罩在一片浓雾之中,宏伟的宫殿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带上了一种梦幻的色彩。

     枫丹白露宫外面的景色也极为优美。紧挨着枫丹白露丛林的,就是现在远近闻名的巴比松小村。百年前,画家塞温这样描述巴比松:“它就在枫丹白露森林里。这实在是块好地儿,当我们在高高的橡树下面,抽着烟斗,使用大量的矿物颜色画画时,你将看到它是怎样的美丽!”

我漫步在巴比松老街的小路上。虽然巴比松不再是当年寂静的小村庄,而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小镇,但在那条不长的石板小路上,依稀还有一些当年的痕迹。巴比松的房子现在很多已变为画廊,展览着当今流行的各种风格流派的绘画。很多房子的外面都刻有某位著名画家曾住在这里的石碑。原先画家们聚居的“GANNE”客栈如今已经变成了市政博物馆。19世纪中叶到后期,许多年轻的艺术家寄宿在这家饭店里。他们没有钱付食宿费用,便在墙壁、家具上绘画来抵充费用。沿街都是一些精致的小房子,有画廊、咖啡馆,还有有装饰别致的小酒馆和小旅店。巴比松小路的尽头,是一片茂密的杉树林,那里也曾经是那些年轻艺术家们写生和聊天的地方。在一块大石头上刻着米勒和西奥多·卢梭的头像,以纪念两位艺术家感人的友谊。

巴比松有着肥沃的土地,大片的森林,潺潺的流水和各种奇花异草,当年是寂静的、偏远的、人烟稀少的地方。枫丹白露宫殿的豪华气势遮蔽了小镇的风光。直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一些巴黎的年轻画家发现了这里田园景色的独特之美,陆续搬到这里居住。他们怀揣着大师的梦想,过着安贫乐道的日子。他们喜欢描写乡间农民的生活和环境,用画笔写下乡村朴实的画风,宫廷宗教类的细腻古典画派大异其趣,形成在在西方美术史上有很大影响的巴比松画派。因为这里邻近枫丹白露森林,画家经常在此写生,所以他们又称“枫丹白露画派”。

在美术史上,被津津乐道的巴比松画派画家主要有米勒、柯罗、西奥多·卢梭、查克、迪亚兹、特罗雍、杜普雷与杜比尼7个人,也称“巴比松七子”。其中,在艺术上最有成就的是诗人风景画家柯罗、科学风景画家卢梭以及农民画家米勒。

第一个发现巴比松的画家是卡米勒·柯罗(Camille Corot)。柯罗从小就喜欢绘画。1822年,柯罗曾经去意大利学画,获得了丰富的户外写生经验。1830年的一天,柯罗背着行李来到枫丹白露森林,画了几幅速写以支付食宿费用。为了感谢当地人的热情,他说自己没有钱,就为大家唱一首歌吧!

柯罗擅长风景画和人物肖像。作品大多采用灰色调子,画面上朦胧的光线透过蓬松的树丛,照射在宁静的池塘水面和远处的房屋上面,中景部分则点缀几个牧人或少女,极富浪漫主义特色。被认为是法国19世纪中期最出色的风景画家。

柯罗为人厚道,乐于助人,在他60岁后,他的画卖出了大价钱,但他仍然过着简朴的生活,时常把钱捐助给贫困的画友,所以大家都称他为“柯罗老爹”。

回到巴黎后,他向画友展示了几幅在巴比松的写生作品,并告诉他们那里的生活是那样的适宜和安宁。不久,画家卢梭、迪亚兹等搬到此地安家落户。

西奥多·卢梭(Theodore Rousseau)的父亲是一个巴黎的工匠,因为经营不善而破产,使卢梭很早就尝遍了贫穷的滋味。卢梭具有诗人的气质,他完全消磨于野外,面对着大自然。有一次他在田间工作时遇到一个朋友,他便说:“在这多么愉快!我愿这样地永远生活于静寂之中。”卢梭酷爱自然。他周游法国和毗邻的地区,广泛地取材于各地风光:从乡间小屋到休憩的旅人,从高山森林到平原空地,从天气变化到四季时景。卢梭在不同的天气、季节、一天的不同时间里反复描绘同一个题材,深深沉迷于枫丹白露森林中。他坚持以客观态度作画,并力求强烈、充实而精确。他将写实手法与浪漫主义气氛结合起来,热衷赋予自然一种高大壮丽的视感并体现出景物的多样性,而获得“风景画家中的德拉克洛瓦”的雅号。

米勒及其家人虽然晚到这里定居,但一住就是26年。米勒是巴比松画派中最有成就的大家。他出生在农民家庭,从小就在田里干活。一次,他看到一本《圣经》,就照着插图的样子画起来。后来,他到巴黎学画,平时只能够靠画一些小作品来维持生计,生活过得相当艰难。1849年,米勒的一幅农民画被人买走,他用这笔钱做盘缠把全家搬到了巴比松,从此过着与繁华的都市所隔绝的日子。这时他已35岁。现在,米勒的故居完整地保存下来。米勒故居坐落在一个简朴的小院子里。不大的画室分为里外两间,里面摆着很多漂亮的风景画,据说这些都是米勒的学生所作。

    定居巴比松后,米勒依然亲自下农田劳动。他喜欢观察田间干活的农民,画了许多速写,农民生活成了他最重要的题材。《播种者》是米勒在巴比松定居后的第一幅作品,后来他把这幅速写稿改成了油画并在巴黎的艺术沙龙展出。他的作品大多描绘宁静的田园生活,如油画《拾穗》《晚钟》等一大批杰作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米勒发现了平凡的劳动者的诗情画意。他笔下的农夫是疲惫、穷苦、终日操劳的贫困者,衣衫槛楼,肌肤黝黑,佝楼的身躯,粗大的手掌,这便是米勒为之赞美的法兰西农民的形象。米勒用自己的画笔真实地反映了农民日常生活和艰苦劳动,这种新型风俗画受到欢迎,因而被他称为“农民画家”。米勒的作品为后来的画家所推崇,凡·高就多次临摹了他的《播种者》。

巴比松的小路,虽然两边的景色已经与先前大有不同,但仍然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气息。那是从历史深处涌动的气息,是来自法国艺术家灵感的气息。漫步在寂静的巴比松小路上,微风吹拂面颊,仿佛把我们的心灵都笼罩在空旷的田野,都拉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Copyright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版权所有,对违反版权者保留一切追索权利 备案编号:辽ICP备14009709号-1
主办: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电话:024-25903830 技术支持:辽宁省信息产业发展公司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您是第 1234613 个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