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民进辽宁省委网站
热门关键词: 民进辽宁 参政议政 十二五 东北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 文章中心 >> 文苑专栏 >> 正文
赏夏【上】
时间:2018/10/2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丽杰 省… 阅读:1142

 

赵丽杰 省直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陆游一首《初夏绝句》,太平盛世的夏天就轰轰烈烈地来了。唐朝的贾弇更有气势:“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千年的炎夏千年的诗!夏的情致从未改变——阳光热烈、百花热烈、蛙声鸟鸣热烈,暖风生麦气,幽草胜花时。夏的好,正在于它的热。

我们的祖先,没有空调电扇,且看他们是怎样享受这热的。

梅尧臣煮茗消暑:“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何朔饮,煮茗自忘归。”司空曙喜欢垂钓:“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小官员李嘉佑在江边修建了竹楼:“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陆游不惜体力,跑到郊外:“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高骈沉浸在家常的美景中,敛袖挥毫,写出那几句名诗:“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白居易则端坐院中参禅:“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他在另一首诗中说:“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走如狂”三字,简直太生动了!你不得不赞叹心静身凉真是没错。最爱李重元的小词:“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有着蒲草和荷花的小池塘边,风吹过,满院香,井里冰镇着水果,竹方床上,长裙的女子,慵懒地拈着未做完的针线,已酣然入梦……

当然,我们现在也有值得古人羡慕的,比如空调房和冰点。

夏天用冰,在古人是一大奢侈。早在《诗经》中,就有“凿冰冲冲”的记载,富贵人家在冬天大量贮藏天然冰雪于冰窖中,夏天拿出来摆放在居室当中用作降温的“冰盘”,还可以用来给食物保鲜、做冷饮。家有储冰室是古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周朝官府有专掌冰权的“凌人”,据《左传·昭公四年》记载,“食肉之禄,冰皆与焉”,有资格吃肉的官员,同时赐予冰块。这种“赐冰”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根据明人刘侗、于奕正撰《帝京景物略》记载,每年到了立夏,明朝廷便会赐冰给文武大臣。清代也是这样,把“赐冰”当成一种官员福利。根据《大清会典》记载:清代在紫禁城、德胜门外、正阳门外等设有专门储藏冰块的官窖计十八座。冰窖采用埋入地下一点五米的半地下形式。每年三九御河起冰后,由采冰者凿成规定尺寸的方块拉入冰窖,待转年的夏天使用。古人日常使用的冷藏器具叫“鉴”,是一种大盆,早期是陶质,春秋中期以后流行青铜鉴,又称“冰鉴”。当然,普通人家没有冰,“冷气”的主要来源是水井,制冷和保鲜使用“井藏法”:或在井中置一口大瓮,作为放置食品的“冷藏室”;或将食品置于篮子中,用绳索系于井下保存。

古代也有冷饮。除了各种茶、还有莲子羹、酸梅汤等等。宋代经济繁荣,冷食花样翻新,民间出现了果汁加冰块的冷饮,到了元代,蒙古人喜爱乳品,他们把果汁、乳品和冰雪混合在一起食用,类似于今天的冰激凌。

黄梅时节,夏木阴阴,莲池风过, 心平气和……古人度夏,清凉而诗意,真让人羡慕。难怪他们会吟诵出“我爱夏日长”的句子。

 

Copyright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版权所有,对违反版权者保留一切追索权利 备案编号:辽ICP备14009709号-1
主办: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电话:024-25903830 技术支持:辽宁省信息产业发展公司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您是第 1234613 个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