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都有心爱之物,或是一串项链,或是一枚戒指,而母亲的心爱之物却是一把剪子。
剪子是居家过日子必备的工具之一,一般家用剪子信手拈来的,剪断所需之物。而母亲的剪子是专用裁剪的,她的剪子是不允许别人动用的。
剪子成了母亲心爱之物,缘于我家的孩子们。那年月物资匮乏,买布要用布票,而布票是按人口分的,一年每人只有几尺,我家没有那么多的布票和钱来买布,常常是老大穿小了的衣服老二穿,老二穿小了再给老三,有破的地方就缝缝补补,破碎得实在不能穿了,母亲就把衣服拆开,衣服的前片和后片剪成马夹,袖子剪成套袖,其余的边角余料用来做鞋垫。
有时大人的衣服只有一个地方坏了,不能再穿了,母亲把它改制成小孩子的衣服。当我们穿上合身的改制的衣服,心里美美的,一脸的阳光。当生活条件好一些的时候,母亲学着裁剪衣服,她买来裁剪书看,虽然只上过二年的小学,识不多的字,但是母亲勤学好问,时间长了,便学会了裁剪衣服和制作衣服。记得上世纪70年代的某一年,母亲做裤子,那时的布面是2.7尺宽幅,若是一个人臀围超过2.7尺,布料不够宽,要给裤子打一个“衩”,这个“衩”怎么打,没有实际操作过的母亲是不会的,于是她就到缝纫铺,跟师傅学……终于学会了这个技巧。母亲的心里有个小九九,就是不管自已多累多苦,也不能让孩儿们受委屈,日子一定要在全村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母亲对剪子爱护有加,剪子磨得锋利,用得黑亮,剪子口的左边让她用布条严严实实地缠绕着,这样用剪子时间再长也不会磨手了。
当邻居们看到哥哥穿着母亲做的蓝色中山装时,投来了羡慕的目光,有的就直接求母亲给他家的孩子做一件,母亲推迟说:“做不好……”邻居说:“没事,做坏了也不让你赔。”当时布匹紧缺,不知攒了多久的布票才够买一块布的,要是给裁剪坏了,咋办?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里没有试验田。在邻居的鼓动央求下,母亲量好邻居家孩子的身长、袖长、胸围及领口的长度,记下来,算一下。母亲的剪子终于在布上发出了咔嚓咔嚓地剪布声,顿时一块蓝卡其布被剪成几片,邻居又拿出一小块白布说是给衣服再剪一个兜,好装东西,白布是兜里子的布料。这就增加了裁剪的难度,开兜口既不能大了,也不能小了。这也没有难住母亲,她花一上午时间把衣服做好了。我们看了觉得新奇。邻居连说谢谢,看见那孩子穿上新衣服那个美劲儿呀,母亲也品尝到助人为乐的快乐。
母亲的手艺在村里渐渐地传开了,求母亲做衣服的人多了起来,做衣服件数也与日俱增。母亲的宝贝剪子终于在一天“罢工”了,父亲只好求人在北京买一把专业裁剪用的王麻子大剪子,母亲如获珍宝,更不让我们小孩子动用它了。
母亲的手艺越来越好,称赞的人也多了,当给小女孩子做花布衣服时,母亲还会用边角余料裁剪一个小贴兜,像一朵小花一样开在衣服上,孩子的母亲都夸母亲“剪下生花”。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谁也不做衣服了,都买成衣穿了,母亲也就没啥裁剪的了,但是那把大剪子她还一直珍藏着。母亲珍藏的是她为人妻为人母时度过的艰难岁月,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那种要强,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也湮没不了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