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建议
李志国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战略行动,为新常态下“怎么干”指明了方向。在改革进入攻坚、啃硬骨头阶段,党中央提出结构性改革要以供给侧为突破和抓手,这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特别是对辽宁推动新一轮振兴,走好滚石上山、爬坡过坎这一关键阶段具有纲领性指导价值。
我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多成效和经验。但是,目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认识理解不清,既有不了解的情况,也有复杂化的倾向;二是主体不明确,到底谁改、究竟改谁,还存在着观望态度;三是方法不对路,林林总总的说法很多,但是根本方法还不清晰;四是评价不科学,怎样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有成效的、成功的,标尺还不确切。为此建议:
1、深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定位。充分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中国经济的一剂精准药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需结构再平衡的内在要求,对辽宁来说更是如此。要准确把握发展脉动,及时调整改革方向,牢牢抓住时机,在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中扎实有效开展工作,不断推动全省经济调整和转型升级。
2、明确改革主体,充分了解改革主体现状。供给侧改革的主体是处于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中的企业,主要指落后和过剩产能产业行业、高库存产业行业、高杠杆产业行业、高成本产业行业、短板真空产业行业的生产经营主体。
对于辽宁来说,四大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冶金、石化、农产品,普遍存在产能过剩和落后问题。装备制造业体量很大,但面临附加值低、利润率低的困境;冶金业面临产能过剩压力,最难的时候卖一吨钢赚不了一瓶矿泉水;石化市场需求低迷,行业效益水平不断下滑;农产品因产业链条过短,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够,附加值不高、发展受限。
高库存行业以房地产最为典型,以沈阳的商业地产为例,据媒体报道,沈阳2015年末商业面积总存量约839万平方米,而且未来五年商业供应预计会达到354万平方米,与此同时,相当多的百货面临闭店或停业调整,很多还位于核心商圈。最近沈阳房地产新政推出11条补充意见,其中有针对商业地产去库存的办法。
高杠杆是一个相对概念,目前全社会都存在负债率高问题,但在产能落后过剩和高库存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沉重债务使相关经营主体雪上加霜。
关于高成本问题,现在各个企业都在喊成本高难以承受,其中既有人工、地租和税费等成本较高的因素,也有行业利润下滑的因素,需要综合看待。
前面四类情况需要做减法,而短板真空行业,则是需要做加法。但是新兴行业一般技术或资金门槛比较高,预期收益高,风险也大。
3、协同推进,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一是供给和需求的协同,供给既要以满足人们现有需求为目的,更要把创造新的需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作为要求。二是公共管理方面的协同,要协调财税改革、国企改革、金融改革、户籍改革等各项改革,以顺利推进供给侧结构调整。三是资源要素配置的协同,要通过深化金融、教育、科研等领域的改革,实现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有效聚集。四是政府各部门的协同,“三去一降一补”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也离不开政府部门间协同配合。就去产能而言,要明确去产能的重点行业、力度和节奏,明确去产能需要的兜底性社会政策,明确失业人员培训和引导再就业的具体安排,明确如何处置“僵尸企业”破产清算所涉及的债权债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就去杠杆而言,要明确财政、税务、金融管理等部门的责任,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及时评估去杠杆的成效,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五是解决突出问题与完善市场机制的协同,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如农村改革,重点就是要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前提下,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劳动力跨地区跨部门流动。
4、以综合效益科学评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主体层面的效益评估。要兼顾各方利益主体,以地方政府为例,应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在继续推动简政放权改革基础上着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通过财权和事权的调整,合理设置地方收入税种,形成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正向激励机制,使地方政府从增长依赖症中解脱出来,更加关注辖区内公共产品供给和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二是时间层面的效益评估。克服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以研发投入为例子,当前真正能够拿出大量真金白银搞研发面向未来的企业不多,这就需要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支持。三是空间层面的效益评估。其实质是不同主体的利益评价,就一省一地而言,可能我这边承受巨大压力,积极淘汰过剩产能,但是别的省、地区在观望,或者暗中增加产能填补我退出后的空缺,那改革就成了博傻,变成不公平的利益分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