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民进辽宁省委网站
热门关键词: 民进辽宁 参政议政 十二五 东北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 文章中心 >> 参政议政 >> 建言献策 >> 正文
提高新常态下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的有效支撑
时间:2018/2/2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邹莉波 阅读:1638

 

提高新常态下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的有效支撑

邹莉波

我省的高校文、理、工、农、医等门类齐全,人才集聚,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我省高校的人才优势及科技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省在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1、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环境有待优化。我省从经费支持等方面对高校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的支持力度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对引进高端人才的配偶、子女安置等生活方面问题等,在一些政策机制上还不够灵活,一定程度影响了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2、对高校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及支持力度不够。以制药为例,各级经费支持原则均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而我省的制药企业研发力量比较薄弱,一些大学虽然研发实力雄厚,但却常常难以得到较大力度的经费支持,或因经费的限制延缓了新药研发进度,或将技术成果转让给政策更加宽松、效应更好的外省企业。

3、本科专业建设投入相对不足。例如,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等的经费支持在一般为20-30万元,而2015年江苏省本科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每个项目投入达百万元。

4、大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需加强。一是辅导员的配备不达标。二是许多大学的辅导员为人事代理,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三是各高校对可以参评辅导员系列职称的人员范围界定不尽相同,不利于辅导员的职业规划及职称晋升。四是在辅导员的岗位津贴方面差距较大,不利于稳定辅导员队伍。

为此建议:

1、加大对我省重点领域重点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一要实行灵活有效的人才支持政策,优化政策环境。可以出台人才金融支持政策,对在我省创业的人才给予人才贷、安家贷、减免税和降低注册资金等政策。制定高端人才引进特殊支持政策,可以设立引进高端人才高级职务特殊岗,不占本单位指标。在高端人才配偶、子女安置等生活方面提供特殊安排,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二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一方面,重点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对我省重点领域重点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在经费和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如优秀的青年博士可以直接晋升高级职务、加大对其工作和生活的资助。三要多渠道汇聚人才,构筑人才集聚高地。围绕我省发展,通过项目对接合作、技术创新服务等刚性和柔性两种方式引进人才。完善柔性引进人才制度,吸纳海内外企事业单位在我省建立研究机构,派驻研究人员,并给与一定的软硬件支持。四要创新规范人才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建立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引导人才健康发展,激发人才共谋发展的热情。五要优化人才管理机制,科学谋划人才发展战略,形成全省人才工作的合力。建立人才工作奖励和问责制度,调动全省各个领域引才育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格局。

2、提高对我省高校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一要改革高校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的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积极的鼓励及奖励机制。一方面,加大对我省经济、文化及医药等领域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科技研发项目的经费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加大对科研人员的精神及物质奖励,调动全省各高校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要放宽对科研课题负责人的年龄限制。我省高校教授的退休年龄大多在60岁,建议省级科研课题放宽对课题负责人的年龄限制,原则上确保退休前能完成即可,已获得省级及国家级资助的课题不再予以资助。为了避免年资较高的教授与青中年竞争,可分别设置科研项目。

3、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一要加大对我省省属院校特色优势专业的经费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开设与国际接轨的课程。进一步支持相关专业深入实施系列“卓越计划”,探索实践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实务部门等协同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二要继续完善专业设置的预警与服务机制,公布年度建议暂缓增设专业的“负面清单”和社会发展急需专业名单;密切跟踪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动态,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三要推动教育资源向服务辽宁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专业集群集聚,打造一批辽宁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集群。四要支持高校建设面向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的大型公共实训基地。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教师的长效机制,建设一支教师、工程师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4、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一要加强对各高校执行国家及辽宁省辅导员工作相关文件情况的监督管理。制定鼓励辅导员长期从事该职业的政策及机制,促进辅导员编制问题的解决。二要进一步拓宽辅导员职称评聘的晋升渠道,使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有“奔头”,而不是以辅导员为“跳板”,稳定辅导员队伍,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及创造性。

 

                                 

 

Copyright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版权所有,对违反版权者保留一切追索权利 备案编号:辽ICP备14009709号-1
主办: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电话:024-25903830 技术支持:辽宁省信息产业发展公司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您是第 1234613 个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