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民进辽宁省委网站
热门关键词: 民进辽宁 参政议政 十二五 东北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 文章中心 >> 省委会要闻 >> 正文
“跑饭局”、“躲饭局”与“拒饭局”
时间:2017/6/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阅读:610

 

    春节期间一则报道榆林干部“躲饭局”的新闻,引起不少人的兴趣和关注。 
    忆往昔,春节的一大“景观 ”,就是各地一些头戴“乌纱”、身披官袍的一干人马,任劳任怨、不辞辛苦地“跑饭局”。或是出入在各豪华饭店之中、或是周旋于众高档酒楼之间,有者常年“奔跑”,犹如“马拉松”,有者马不停蹄,犹如“走马灯”,看其势其情,真是好不热闹、不亦乐乎!然而,何以在“‘跑’犹酣,风正盛”之时,陡然间急转直下,从趋之若骛般 “跑饭局”到避之惟恐不及的 “躲饭局”了呢?
    我们不妨先听听当地一位干部的心声:“现在公款吃喝查的严,能推的饭局我都推了。实在推不掉的,也声明高档酒店坚决不去。”由此可见,一些官员之所以“躲”,并非出于自觉自愿,而其忌惮的恰是“查的严”、恰是头顶上那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试想,如果当地时下没有狠抓“三公消费”、没有适时出台《关于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规定》,干部们能象躲瘟神一般“躲饭局”吗?事实证明:没有当地的“狠抓”、“严查”,就不会有干部的“忌惮”,就不会有干部的”躲“。所以说,治理“三公消费”并非没有良方,只要“规定”明确、具体、细致,只要坚持不懈地“狠抓”、“严查”,只要处罚及时、公开、透明,只要形成政策导向、社会监督等强大的合力,干部的心态就会发生干部心态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躲饭局”就会成为更多干部的选择,“三公消费”就会得到有效的治理。记者春节在榆林的所见所闻,就是一个具有一定说服力的例证。
    但是,在治理“三公消费”中,对于“饭局”之邀,仅靠“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毕竟是被动的、消极的行为,而且也不可能就此一“躲”了之。既然拒绝参加公款吃喝是一种正当之举,那就不必东“躲”西藏,而应当打破“人情关”、“面子关”,直面宴请者,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地“拒宴”,诚恳地向宴请者说明不能从命的理由,宣传当地的有关“规定”,若此,既表明了自己的坚定立场,又当了一把“端正党风、改进作风”的宣传员,这不比躲来躲去好得多吗?
    从“跑饭局” 到“躲饭局”,平心而论,不能不说是一种作风上的可喜的改进,如果再能从“躲饭局”到直面宴请者、晓之以理、拒绝“饭局”,当称更是一种作风建设上的进步。

Copyright 2014 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版权所有,对违反版权者保留一切追索权利 备案编号:辽ICP备14009709号-1
主办:中国民主促进会辽宁省委员会 电话:024-25903830 技术支持:辽宁省信息产业发展公司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访问本网站,您是第 1234613 个访问者!